全球首个!华中科技大学,有重大成果

2025-04-12 18:25:57  华中科技大学

  12月7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接受新型瓣膜材料“补心”的13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回到协和医院复查,这也是国际首例成功实施的新型细胞化肺动脉瓣置换术。该瓣膜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董念国教授团队为突破传统生物瓣膜的耐久性难题,历时20余年,独辟蹊径、自主研发出的全球首个新型细胞化瓣膜。

  “新型细胞化瓣膜具有优良的生物力学性能,植入体内后自体细胞会在瓣膜材料内部生长,具有组织重塑与修复能力,不易发生钙化衰败,利于患儿恢复肺动脉瓣功能。”董念国介绍。据了解,自今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已经开展七例新型细胞化瓣膜植入术。

  瓣膜置换术是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全球临床所用的生物瓣膜易钙化衰败,儿童瓣膜材料选择少且无法生长,这是国际心血管领域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未解决的难题。

  作为全国最早成立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中心的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自1978年开展心脏瓣膜手术以来,至今完成各类心脏瓣膜手术超过20000例。董念国于1999年开始从事心脏瓣膜替代物研究,并组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瓣膜研究室。2003年国际首次提出“生物材料细胞化提高耐久性”新理论,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资助下,历经20余年,聚焦瓣膜材料细胞化,将脱细胞瓣膜材料改性、生物化学交联技术、干细胞招募分化理论、组织工程仿生技术等有机结合,成功研发国际首个生物力学性能优良、且具备自我生长与重塑能力的细胞化瓣膜替代物。

  未来,该新型细胞化瓣膜替代物颠覆了现有生物瓣膜制备理论与工艺体系,显著提升瓣膜耐久性,有望实现生物材料由惰性置换向活性再生的根本性变革,推动全球生物瓣膜临床应用迭代更新。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的其他媒体文/图等稿件,均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服务。我们不保证同意其观点,也不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若涉及的稿件有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两周内通知本站删除